青春的时代印记——记第七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

时间:2022-08-08 10:40:55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丰收(中国画) 杨星空

“我深刻地记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的情形,那一届产生了两件一等奖——罗中立的《父亲》和王公懿的《秋瑾》。父亲代表着大地和沧桑;秋瑾,那是母亲,代表着牺牲、刚毅、博大。每一届青年美展都会涌现出艺术英才和优秀作品,这届也是如此。”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感慨。当时的他还是浙江美院的一名学生,这两件对他触动极大的作品至今都印在他的脑海里,永难忘却。一直以来,全国青年美展都是作为一个时期艺术创作的风向标,检验着美术界的青春力量。正如7月25日至8月4日,由中国文联、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美协共同主办,浙江省文联承办,在浙江展览馆举办的第七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同样体现出当代青年艺术家对时代的感悟、对社会新气象的捕捉、对艺术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青年美术家遵循着这一朴素的道理,将创作的目光投入人民群众中,以作品反映生活。在一幅名为《丰收》的中国画中,作者杨星空画下了一望无际的棉花田,这是她跟随浙江省文联的创作采风团赴新疆采风时创作的。“当时刚好是棉花成熟的季节,我发现新疆有大片的棉花,非常震撼,于是就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在中国画中,棉花不像牡丹、梅花属于喜闻乐见的题材,因此我想深入去描绘棉花的表达方式——棉花有大量纤维的联结,我想借质朴的棉花来表达团结的力量。”杨星空说。另一幅中国画《七月骄阳》描绘了一群城市建设者劳动之余坐在沙土堆边吃西瓜的场景。“在骄阳下很辛苦,但是他们吃着西瓜既很专注,也很放松。一块冰西瓜,或许就是工人们对生活质朴的期待。他们吃西瓜时的真挚微笑十分动人。”作者沈晓明说。为了创作这幅画,沈晓明买过15次西瓜,和工地上的工人们一块儿吃,一块儿聊,给他们画速写。“尽管城市建设者这个群体相对而言没有那么受关注,但是我们的城市要运行,就必须依靠他们的辛勤劳动,所以我想到要书写并记录这个群体的生活。”张玉惠的漆画《边界》,其主题同样来源于对城市建设的所见所思。画面下方透过栏网依稀可见热闹嘈杂的城建工程,斑斓凌乱的场景与上方象征自然的背景形成强烈对比,作者所表达的不仅是对现实空间地域边界改造的思考,更是对人和自然边界和谐共生的期望。

图像志——我的大学(油画) 邬大勇

从自身出发,再与外界产生链接,也是青年人观照世界的方式。尹骅以《惑》描绘了自己在画室工作的自画像,他说:“创作这幅画时我刚好40岁,都说‘四十不惑’,但学习艺术的过程会不断有新的问题困扰,促使我不断进行思考和实践。自画像在美术史上是一个永恒的经典题材,我以这种传统的方式创作,在构图和色彩方面都带有向经典致敬的意思,以此表达我对架上传统绘画坚定的信念。”邬大勇用老舍、傅雷、肖霍洛夫、塞尚、鲁迅等不同时空中的历史人物串联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他用超现实感的画面,创作了油画《图像志——我的大学》。“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历史画创作之后,我就想画一张跟自己的历史有关系的作品。但个人历史很平凡,我就把自己学生时代的青春偶像并置在画面中,构成‘我的历史’。”邬大勇说。

有的作品展示出初心与使命。贾茹在《梦开始的地方》里描绘了上海的夜色,前景是中共一大会址,中景是上海的老屋建筑,远景是浦江两岸风光,来表现上海这座城市从历史到现在的交相辉映。“这幅画是我在建党百年时创作的,我作为一名党员,以此来表达自己不忘初心的感情。”

边界(漆画) 张玉惠

当代青年美术家正在用自己的画笔书写祖国,表达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全国青年美展的举办,不仅让每个历史时期的他们成为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代言人,他们的作品也构成了新中国美术史具有时代色彩的艺术经典。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马锋辉表示:“从第七届全国青年美展中可以看到,广大青年美术家感受时代变迁、立足中国大地、深入现实生活,紧紧把握艺术创作的时代特征,作品多角度地体现着青年美术家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和在艺术上的语言探索。因此展览所呈现出的文化气象、学术气息无不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使我们能够从青年美术作品丰富、多样、活跃的创作思维和创造精神中感受到中国美术的艺术活力。”

编辑:王俊杰  审编: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