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27 09:32:15 来源:文旅中国
日前,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艺术作品资助项目史付红的“交响乐《声音拼图》三部曲”,由指挥家陈昌宁先生执棒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进行了首演。
指挥家陈昌宁先生,中央民族大学用打击乐诠释生活环境的变化
演出现场
当代青年打击乐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尹飞
《声音拼图》三部曲由打击乐协奏曲《聆听城市》、唢呐协奏曲《光锥内外》和三弦协奏曲《弦诗弹意》这三首协奏曲组成,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才”——“天”“地”“人”相呼应。在这三首协奏曲中,大鼓、唢呐和三弦担纲主奏乐器,担任打击乐演奏的是当代青年打击乐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尹飞以及由他创建的进击打击乐团,舞台上和舞台下分散摆放在剧场的各个角落的大鼓,敲击出现代城市的节奏,《声音拼图》随时随地切换着不同的声音,在擂鼓的城市脉搏声中,大都市的快节奏,人们快速的脚步,让听众感受到了城市的呼吸、城市的律动。作曲家通过想象力,描绘出远古时期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后半部分将时空转回到当下,为写实部分,通过不同的打击乐器模仿不同尺寸的锅碗瓢盆等日常生活器物的声响,用自行车铃、牛皮纸、风铃、嘎响器等观众们熟悉的声音,带来温暖的生活气息。即兴的鸟笛有时是由木管乐器组的演奏家们吹奏,有时是铜管乐器组和弓弦乐器组的演奏家们吹奏。鸟笛模拟的不仅是现代城市中也能够听到的鸟鸣声,也是“钢铁丛林”中人类内心对大自然的渴望。作曲家还在作品中加入令人紧张的手机铃声,展现了现代科技下,电子通讯设备的无处不在。各种声音、节奏、音响和噪音一起震动、鸣响、喧嚣,展现出当代都市生活的多样性。《聆听城市》对应的是“天、地、人”中的“人”,展现了远古和当下两个不同时空中,人类生活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
用唢呐吹出对宇宙的好奇
交响乐《声音拼图》三部曲之二的《光锥内外》是为唢呐和交响乐队而作的协奏曲。对应的是“天、地、人”中的“天”,正是由于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带着对于未知的好奇、探索,才造就了科技的不断进步。
青年唢呐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唢呐教师张维维
史付红通过光锥所产生的多重折射的绚烂视觉效果联想到了唢呐的锥形,以表达出自己内心对于光的感受。唢呐朝天而歌的状态,就如同屈原的《天问》,仰望星空,对一切充满好奇——在层层叠叠的光影下,从远处的地平线走来一位旅人,逐渐走近,再走向一个广袤的宇宙,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描绘出的意境一般。青年唢呐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唢呐教师张维维,使用他和他的导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唢呐专业石海彬教授共同研发的个人专利十孔唢呐,不仅能发出传统唢呐的声音,还可以更便利自如地演奏出半音。增加了声音维度的同时,也让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通过交响乐队层层叠叠、细密织体的铺陈,作品描摹出宇宙的广袤、神秘与深邃,也带来一种生命的萌动。中间段落节奏上充满力量,如围绕在篝火周围起舞的先人,也揭示了生命的真谛,就如同一个圆,从泥土中来,到泥土中去。之后频繁的高音、快速,甚至是高频的吹奏段落,表现人与未知世界的对话。史付红为唢呐独奏设计的华彩部分,极为精彩是观众听得最过瘾的段落。
用三弦弹出不同地域的气质
《弦诗弹意》是为三弦和交响乐队而作的协奏曲,对应“天、地、人”中的“地”。三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的“弦鼗”。在音乐性上,三弦与古琴之间有源渊,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是中国民乐中的“宝藏乐器”。
青年三弦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教师、北京民族乐团特邀三弦演奏家商钟元
《弦诗弹意》通过创作、提炼、萃取和发展中国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音乐素材精华,表现多样的音乐风貌、风格和气质,同时也试图唤起人们对乡音乡情的思念与眷恋。作品运用类似电影蒙太奇式的手法,不断切换想象空间和音乐情绪,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画面感,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慨,也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丹心侠骨,也如同丰子恺的漫画、汪曾祺的散文、老舍先生的小说,如多棱镜般折射出不同地域下中国人的内在精神气质与内涵。在作品最后,史付红利用三弦音色中带有的乐观精神,引入一句骆玉笙《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旋律。这是她对未来音乐艺术的“种子们”和中国当代原创音乐发展给予的憧憬和期望。
青年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史付红致辞
史付红,青年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曾在加拿大留学多年,分别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作曲博士学位和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作曲硕士学位。曾跟随享誉世界的众多中外作曲大师和著名作曲教授学习。
她的音乐作品委约和演出遍布世界各地,作品曾受到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音乐总监、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和指挥家平扎·祖克曼等众多世界级音乐家的一致好评。她创作的作品曾多次获奖。加拿大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多伦多星报》和《Music Works》杂志都分别对史付红的作品发表过专访、报道和乐评。
编辑: 审编:admin
扫一扫掌握更多资讯
最新最热
公益资讯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视频直播
影音随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