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20 08:58:38 来源:文旅中国
图为线腔现代剧《憨局长还债》 来源于网络
河东线腔早年流传于山西芮城、永济,陕西邰阳,河南陕县、灵宝等地,早期名为“线胡腔”“吊猴戏”,是山西省古老的传统戏曲曲种之一。
线腔戏最早出现于汉、唐,并且有较大发展,繁盛于宋。线腔博采众长,风格高亢清新,婉转缠绵,极富抒情色彩,深受群众喜爱。2014年11月11日,线腔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早期线腔艺人主要活动于晋、秦、豫接壤的三角地带。一般的班社由三五人组成,演出形式为边击乐边歌唱,边操作线偶。其中鼓师一人说唱主要角色,称“说戏的”;其它提线演员唱配角,称“搭戏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山西蒲州一带的线胡腔吸收、融合了蒲州梆子音乐唱腔中的一些成分,形成极富地方特色的艺术流派。为了与陕西邰阳的线腔相区别,业界将芮城的线腔称为“东路线腔”或“河东线腔”,其风格高亢清新、婉转缠绵,有别于陕西西路线腔的悲壮苍凉风格。
目前线腔可考的班社是活动于清朝末年的马长胜班。早期的线腔班社一般都供奉关云长为戏神。
相传线腔传统剧目很多,有400多本,流传下来的有20多本。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反映忠奸斗争的《大西汉》《白阳河》《龙凤针》;有表现反抗异族侵略的《三元征北》;有表现清官判案的《钟鼓计》《花柳林》;有描写爱情题材的《鸳鸯帕》《金碗钗》;有神话故事《二郎担山》等,唱腔优美动听,唱词典雅新颖。
编辑: 审编:admin
扫一扫掌握更多资讯
最新最热
公益资讯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视频直播
影音随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