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29 09:31:06 来源:文旅中国
郧剧是以十堰方言为剧种舞台语言,汇聚十堰地方戏曲、皮影戏、曲艺三大品种及民歌、武当道乐等音乐元素为一体的新兴剧种。2014年国家一级作曲家陈受新和十堰地方文化专家胡荣茂共同提出了“郧剧”这一新剧种名。取名之初,目的是将十堰本土的音乐元素融合起来,打造出可以代表十堰戏曲的“乡音”,因十堰原名为郧阳地区,故取名为“郧剧”。
“郧剧”一词从正式推出至今,仅6年时间,成绩斐然,获得多次大奖。在2017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348个剧种中,郧剧是我国中部地区唯一一个新增剧种。作为汇集十堰地方音乐元素的新剧种,郧剧深受市民喜爱,年均演出上百场,吸引数十万人观看,影响力不断扩大。
从无到有,田间地头的乡音谱成了戏曲
郧剧这个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剧种历史久远,要追溯到百年之前。
清末民初,一位四处游走的民间曲艺人刘家江来到房陵的乡间,偶遇几位在田间耕作的农民。那些农民边干农活边唱着“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韵味独特的音调深深打动了刘家江,他停下脚步,饶有兴致地听着。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小曲小调,让极富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刘家江灵感泉涌。不久,这些跃动的音律便随着四处游走的民间艺人出现在了郧阳府的街头巷尾,备受大家喜爱。这促成了最早的郧阳地区戏曲发展。
不仅是刘家江,还有许多和他一样的老艺人在地方小戏曲和皮影戏的演变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广作用。
经过近百年发展,十堰地方小戏曲、皮影戏、曲艺3个艺术门类渐渐融合为郧阳地方戏曲新的样式。上世纪70年代,原郧阳地区的戏曲工作者首次集郧阳地方小戏曲、曲艺、民歌之大成,探索性地创作了《洪江激流》这出大戏,独特而全新的戏曲音乐样式引起了强烈反响。
到了2014年,在创作新编历史剧《均州旧事》之时,国家一级作曲家陈受新和十堰市地方文化专家胡荣茂共同提出了“郧剧”这一新剧种名。取名之初,目的便是将十堰本土的音乐元素融合起来,打造出可以代表十堰戏曲的“乡音”,因十堰原名为郧阳地区,故取名为“郧剧”。“郧剧”一词从提出至今,已过了4年。如今,胡荣茂等一批十堰市戏曲界专家,仍在为了丰富和完善郧剧,做着不懈努力,力争将其打造成鄂西北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
主要剧目
郧剧传统剧目有《乌盆记》《卖花记》《卖水记》《四游记》《白扇记》《二度梅》《秦雪梅观花》《李渊辞朝》《薛刚祭坟》《方四娘还魂》《郭巨埋儿》《张孝打凤》《马葫芦换妻》《小姑贤》《李氏割肝》《东楼会》《公堂报》《乌鸦报》《黑驴报》等。
郧剧创作剧目有《小两口顶嘴》《好姨妈》《二杆子招工》《洪江激流》《大成与小翠》《堵河黎明》《有男人的光棍女人》《均州旧事》《风雨塔灯岩》《坎子山的脊梁》《特殊待遇》《香樟树下》《醉飘香》等。
(图片源于网络)
编辑: 审编:admin
扫一扫掌握更多资讯
最新最热
公益资讯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视频直播
影音随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