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5 11:09:17 来源:文旅中国
日前,由国家一级编辑夏强编剧、国家一级导演江瑶执导、杭州富阳越剧艺术传习院(杭州越剧三团)创排的越剧现代戏《生命之光》在杭州上演。
合影
作为“2020年杭州市新剧(节)目汇演”剧目之一,《生命之光》以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最美浙江人”姚玉峰为原型进行创作,讲述了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教授自甘寂寞、苦经磨砺,独创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姚氏法角膜移植术”的成长故事,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人性的光彩,令人钦佩。该剧已列入2020年度杭州市文化精品工程创作扶持计划。
进取志向与求是精神
《生命之光》为无场次越剧,全剧分为“投身医学”“坚守临床”“求学东瀛”“苦克难关”“毅然回国”五个段落,呈现了一位当代优秀医生的成长史,同时也是近40年来我国科技水平不断赶超国际先进的缩影。故事的背后,更是一位医者的家国情怀和浙江人的求是开拓精神。
剧照
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写的《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中指出,为学者需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列立志为第一要务,并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可见立志的重要性。立志是我们生命海洋中高举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生命的意义之所在,有了为国为民的志向,才能在胸中升起崇高感,在心中产生巨大能量,去战胜我们面前的一切困难。
该剧主人公俞峰作为国际新式角膜移植法创造者,在这条通向成功的道路上,自不可能一帆风顺,但他从小立下的志向——“当医生,承祖业”,这份责任感与使命感是他事业成功的动力之源,也是他冲破重重阻力、永葆初心的坚定信念。这是因为:首先,小时候爷爷经营中药坊,耳濡目染中使他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了向往之情——“暖杏林,医者仁心美名扬”。于是,促使俞峰面对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抉择——高考填志愿,在一片“学好数理化,踏破天下都不怕”的呐喊声中,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并勇于与心心念念希望他填报理工科专业的母亲据理力争,还以七岁时发生的一场意外来表明自己学医的决心,成功说服母亲,顺利踏进了医学院的大门。立志,是俞峰发现自身价值,做出的正确判断,这是第一个层面努力的结果。其次,大学毕业后留校的他,虽从事的是行政工作,但他并没有丢弃自己的医学专业,业余时间仍争分夺秒看书学习专业知识。立志,激发出俞峰的创造力,使他不惜一切去实现目标,这是第二个层面努力的结果。第三,当他的高中同学志强因眼角膜坏死求上门,俞峰汗颜于不能为好友解除病痛,但也促成他下决心重返手术台,回归为患者带去福音的行列。立志,给俞峰平凡的人生注入了活力,最终带来自己梦寐以求的成功喜悦,这是第三个层面努力的结果。
通过这三个层面的螺旋式上升,使俞峰的人生取得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我国文艺界、教育界老前辈叶圣陶说:“理想是事业之母。”斯洛文尼亚足球运动员舒勒说:“只要坚持积极的理想,就能产生奋斗的勇气。”也就是说,理想和信念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是一个人最大的力量,这股强大的力量,不仅促使俞峰在攀登医术高峰的征程上脚踏实地、不遗余力,还使他明白“科学没有国界,可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道理,于是,面对恩师诚恳的挽留、哈佛大学医学院邀请的技术入股,金钱、地位都无法撼动俞峰的初心——学成归国、报效祖国,这也是任何一个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共同的心愿。
戏剧冲突与情感张力
《生命之光》是一场歌颂眼科医生的感人事迹,也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医生成长正剧。该剧重于设计剧情线之间的环环相扣、相互关联与牵制,通过人物之间的情感冲突、人物的心理变化来表现剧情的明快节奏。
剧照
说到人物的心理变化,最立体多面、内心复杂的角色当属俞峰,俞峰不仅是一名眼科医生,一位儿子、丈夫与父亲,同时也是国际眼科泰斗、日本眼科大师的学生,他的多重身份、公私不同诉求,让他时时处在道义与职守、家庭与事业、理智与情感的矛盾纠结中。看得出导演跟编剧花了大力气去塑造这个角色,饰演俞峰的演员汪舟格也细腻传神地把人物的高大形象演绎了出来,所以才使得这个人物立体亮眼,让观众欣赏并喜欢。在剧中,俞峰与身边人的戏剧冲突是多方面的,通过戏剧冲突—冲突消解突出俞峰的个性特征。
首先,是与母亲的冲突。从俞峰选择职业方向到赴日本留学,一开始,母亲都持反对态度,这是传统价值观念上的冲突——两代人价值取向和思维定势的对立,而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这种价值冲突的结果,总的趋势是前者逐步让位于后者。事实上,冲突的结果都是朝着俞峰希望的方向发展。
其次,是与妻子的冲突。分娩在即的妻子,自然不希望丈夫抛家别亲而去,毕竟“以自我为中心”是人普遍的天然属性,是人的行为之根本目的,这无可厚非。在这一点上,母亲与妻子的态度不谋而合。但当得知志强因双目失明跳崖自尽的噩耗后,她们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为俞峰收拾出国的行装。妻子说:“你放心去吧!等孩子出生了,我就告诉他,他爸爸是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虽没有豪言壮语,却表现出了一个女性的开阔气度与宽厚胸襟。
第三,是与恩师田野的冲突。当俞峰三年博士学习期满,面对俞峰的才华,田野尽己所能想留下他做助手,且言辞诚恳、事无巨细;但一心想学成归国的俞峰,并没有为眼前的实际利益所诱惑,“学生回国守诚信”——道出了他朴素的爱国观和人生价值观。
剧照
第四,是与三名日本同学的冲突。他们对俞峰的态度从不屑、不认同到最后的折服,是“异想天开奇迹”的成功,让他们心服口服。剧中,三名同学通过演唱、舞蹈来表达他们内心的震撼,用“井喷”“寻找”“锤炼”“拼接”“购买”这些词汇来加强、渲染俞峰实验过程的高强度与高难度,提升意境、营造氛围。
特别是在第四段落“苦克难关”里,俞峰边饮酒边演唱,道尽内心酸苦,可谓酣畅淋漓:“一杯酒,满饮苦涩入咽喉,一败再败好难受。二杯酒,满饮迷茫入咽喉,中途放弃怎能够?三杯酒,满饮焦虑入咽喉,何处良方解我忧?”此时的主人公已经历了三千多次实验的失败,尚未攻克难关,这一大段唱词唱出了一个人历经磨难时的真情实感,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剧照
可以说,全剧的主线还是以情感人,多种关系交织叠加,赋予全剧激荡的情绪、丰沛的情感和富有张力的戏剧冲突。
艺术感染与人格完型
《生命之光》以一台保留内皮角膜移植手术为开场:刚硬的机器在舞台上透现出冷色调,与舞台深处亮起的蓝色光芒呼应;一盏时间提示灯显示“1995年5月20日,星期六”;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时钟滴答声和心跳声急促响起……这些带有代入感的场景设置,张皇、凄苦、压抑,使观众如置身手术现场,与舞台上人物角色共情,特别是这个场景在剧中反复出现了三次;与此同时,一首儿歌“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星星亮晶晶,就像我的小眼睛,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响起,同样是反复了三次,使小女孩晶晶渴望光明的愿望不断回荡在剧场里,作深情观照,赋予了情感的温度,更加深了这部舞台剧紧张且有序的艺术感染力。
剧照
我们知道,要把繁复枯燥的科学实验戏剧化地搬上舞台,无疑是个难题。因为艺术可以充满想象力,而科学须循规蹈矩。但在这里,科学的客观严谨与人类情感的主观温暖,是一种鲜明的对比,从而使得这部剧承载丰盈、意韵宏阔、个性鲜明,同时,把俞峰“医者仁心”的人格魅力彰显了出来。
纵观全剧,《生命之光》采用的是倒叙的方式来叙述故事,这样做打乱了事件发展的顺序,使人猝不及防地进入到故事发展的紧要关头,从而给观众造成强烈的悬念,使故事更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而无场次演剧,利用人物的旁白作解说吸引观众注意力,来完成道具、布景的切换,在觉察不到场次区分之余,使得剧情紧凑、丰满复杂,让观众感觉剧中人物一个个都活在眼前,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这样做无疑是为俞峰人格的完型服务。
而以演出传统戏见长的富阳越剧艺术传习院是女子越剧团,此次创排现代越剧,特别是采用男女合演的方式,对该团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但经过苦练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戏,不仅有浓浓的越剧韵味,也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与生活气息。
诚然,把一个富有原型的人物形象搬上舞台,时间只截取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即主人公高中毕业到国际新式角膜移植法成功实施在人身上这一阶段的生活经历,且是以俞峰从日本学成归来作为全剧高潮,缺失与新时代勾连的途径与通道,使得这一场价值观建构有审美断层之嫌。此外,俞峰赴日本后,与国内家人的情感互动,只一句“几年来离妻别母,小女儿难见生父”匆匆带过,也有不近如人意之憾。但作为一部还在打磨中的作品,他的初次亮相就让凝聚在心、扎根于血脉中的家国情怀得到了深长的释放,在编剧与导演用情用心的表达中,树立起一股创造激流,这应该与本剧从萌发创意到改定剧本历时三年,编剧夏强前后九易其稿且在采访故事原型姚玉峰教授基础上,仔细研读了几十万字的文字资料分不开。那么,相信经过调整和修改之后的该剧,定将会以更完善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图片由杭州富阳越剧艺术传习院提供)
编辑: 审编:admin
扫一扫掌握更多资讯
最新最热
公益资讯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视频直播
影音随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