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大学110岁了

时间:2020-10-30 10:31:22 来源: 文旅中国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学楼群 主办方供图

系列学术及文艺活动庆祝110岁生日

“110年来,陶大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国育才,致力于培养为陶瓷业服务的尖兵,造就了一批著名的陶瓷艺术家、设计师,科技领军人才和企业家,形成了独特的‘陶院现象’,为我国现代陶瓷工业体系的建构与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吕品昌说。

日前,全国惟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本科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大学迎来建校110周年。为此,景德镇陶瓷大学举办了跨越百年的中国现代陶瓷教育论坛、中国楹联馆揭牌、110周年校庆楹联征集大赛颁奖暨中国楹联高峰论坛、首届全国陶瓷数字文化论坛、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峰论坛、“传陶业圣火,庆百十华诞”窑火传递、柴窑点火仪式、柴窑开窑仪式、中国陶业学堂创始人张謇塑像落成仪式、“迁想妙得”校庆艺术作品集体创作、“璆琳渊薮”师生陶艺作品展、“弦歌相继·春华秋实”校史图片暨校友企业品牌展、人民美术出版社图书捐赠、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图书捐赠、“弦歌不辍百十载,同心筑梦新时代”文艺晚会以及“陶大春秋”原创校史话剧展演等众多活动,来庆祝自己的百十华诞。

景德镇陶瓷大学“诚朴恕毅”校训石 主办方供图

其中,窑火传递仪式和“璆琳渊薮” 景德镇陶瓷大学师生陶艺作品展尤为引人注目。

10月19日上午,景德镇陶瓷大学110周年校庆窑火传递活动在其新厂校区启幕,主要包括窑火采集、窑火传递、点太平窑等环节。整个窑火传递过程中,共有110名窑火传递手,1100名窑火护跑手,16名采火玉姝,2万余名师生共同参与。“组织110周年窑火传递活动,是展示我校办学特色的独特方式,充分体现了我校始终不渝坚守‘振兴中国陶瓷工业、弘扬中华陶瓷文化’这一初心使命的坚定信念,进一步宣示了我校建设‘世界一流特色名校’的昂扬斗志和坚定信心。110棒火炬在这片有着深厚陶瓷历史文化底蕴的校园里传递,火炬由此及彼,不是简单的形式传递,而是思维定式的更换,是知识素养的跨越,是时代文明及其特征的推演,是陶大人精神的升华,必将广泛凝聚每一位陶大人“校兴我荣”的意识,如石榴籽一样紧紧环抱在一起,以更加主动的担当作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吕品昌说。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书记梅仕灿宣布校庆窑火传递开始并点燃1号火炬 主办方供图

10月20日上午,在“景德镇陶瓷大学110周年校庆主题大会”中,与会领导、嘉宾代表用从鄱阳县高门、浮梁县高岭采集并经110棒接力传递的“圣火”火种,共同点燃会场太平窑,寓意学校110年办学历史文脉相承、血脉贯通,宣扬“入窑一式,出窑万彩”的人才培养成就,激发学校各项事业在未来征途上扶摇直上、日升月恒的澎湃动力。

“璆琳渊薮”景德镇陶瓷大学110周年校庆师生陶瓷艺术作品展开幕式摄

于10月20日开幕的“璆琳渊薮”景德镇陶瓷大学110周年校庆师生陶瓷艺术作品展也吸引了大量观者。展览汇集了该校老中青教师、历届艺术专业校友的精品200余件,涵盖陶艺、雕塑、陶瓷绘画、陶瓷书法等诸多艺术形式,风格迥异、造型独特、观念新颖。“这些作品在风格、材料、手法、语言、观念等方便的探索,代表了陶瓷大学的陶艺创作水平,也展现出几代陶大人对母校的深厚情感、对艺术的深刻感悟,对理想和自我的思考及对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剖析。”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副教授邵长宗说,百十年辉煌历史是所有陶大人引以为豪的资本和遗产,这些资本和遗产已经化作陶大人继续努力、勇猛精进的动力与养分。陶大人深知,要学习前辈们“先器识而后文艺”的人生态度,继承他们勇于开拓、不拘泥于传统的学术精神。作为今天的陶瓷美术学院教师,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未来之路任重而道远。“站在新的起点上,陶大人意气风发、信心满怀,百十年深厚的传统积淀给予了我们无比自信,也让我们感受到肩上的千钧重担。我们将继承前辈们的开拓精神,把握时代脉搏,以国际化的视野、宽广的胸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待艺术教育事业,脚踏实地,将教学、创作与研究纳入一个相融相通的整体,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续写陶大灿烂的明天。”邵长宗说。

“璆琳渊薮”景德镇陶瓷大学110周年校庆师生陶瓷艺术作品展现场摄

“璆琳渊薮”景德镇陶瓷大学110周年校庆师生陶瓷艺术作品展现场摄

赢“陶瓷黄埔”之誉见证中国现代陶瓷百年发展

在与中国陶瓷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的百十年征程中,景德镇陶瓷大学十易校名、四迁校址、四度中断,历经艰辛,颠沛流离。然而其始终初心不移、文脉相承,根植在陶瓷行业的沃土中。

景德镇陶瓷大学肇始于1910年经清廷学部照准,由晚清状元张謇等人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随后在张浩、邹俊章、汪璠等一批海归精英的带领下,学校艰苦经营、革新除旧,虽因时局动荡,辗转多地,举步维艰,但广大师生爱国爱校,矢志不渝,“养成明白学理、精进技术之人才,以改良陶业”,致力于“培养为陶瓷业服务的尖兵”。直至1944年迁至景德镇,1948年升格为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开启了我国陶瓷高等教育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后,在百废待兴中,学校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参与并出色地完成了“建国瓷”等一批重要设计生产任务。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学校撤并,工科并入华南工学院,艺术科并入南昌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牺牲和贡献。1958年,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在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景德镇陶瓷工人技术学校、江西工业技术学校矽酸盐专业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本科建制的景德镇陶瓷学院,隶属原国家轻工业部,时任景德镇市委书记赵渊兼任院长,翻开了我国陶瓷高等教育崭新的一页。

张浩、汪璠、赵渊校长雕像 主办方供图

改革开放以来,在陆文遂、秦锡麟、周健儿以及江伟辉、宁钢等一批老校长的带领下,学校抢抓人才强国、科教兴国、大学扩招、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特色办学,强化内涵建设,重视人才培养,突出社会服务,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办学声誉不断提升,形成了艺工并重、艺工商交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新办学格局。特别是近十年来,学校先后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等重大标志性成果,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并于2016年更名成为景德镇陶瓷大学,迈入了改革发展新的历史征程。

“从中国陶业学堂到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从景德镇陶瓷学院到景德镇陶瓷大学,陶大人披荆斩棘,不懈奋斗,形成了‘改良陶业’的使命精神、‘革新除旧’的创新精神、‘事业不成,誓不休’的奋斗精神和‘风雨济同舟’的团队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立足江西,服务行业,面向全国,走向世界,闯出了一条以人才培养特色为标志,以学科专业建设特色为核心,富有竞争力的特色办学之路,成为了全国乃至世界陶瓷人才培养、陶瓷科技创新和陶瓷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吕品昌说,该校现已形成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共设有57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含独立学院),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我国培养陶瓷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也是陶瓷科技创新和陶瓷文化艺术创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已为社会培养输送毕业生10万余人,其中拥有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家、设计家、科学家和企业家,更多的学子则成为陶瓷行业的中坚力量,为学校创造了独特的“陶院现象”,赢得了“陶瓷黄埔”的赞誉。

湘湖校区大门(更名景德镇陶瓷大学揭牌仪式现场) 主办方供图

讲好新时代中国陶瓷故事面向一流特色名校前行

谈及未来发展,吕品昌表示:“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艺工商交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陶瓷专业集群建设,强化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我们要坚持对标一流,强化特色发展,重塑材料之强,再创机电之能,升华艺术之优,占据文博之先,各展办学之特,养足名校之气,致力于打造若干个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流特色学科专业。我们要坚持人才强校,积极构筑‘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陶瓷行业领军人才高地,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我们要坚持服务社会,瞄准传统陶瓷、高技术陶瓷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促进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更加紧密地对接我国陶瓷产业发展。我们要坚持文化引领,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中华陶瓷文化传播工程,大力推进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与对外交流合作,讲好新时代中国陶瓷故事。”

景德镇陶瓷大学110周年校庆主题大会现场摄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书记梅仕灿也表示,学校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实的改革举措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大的攻坚力度全面提升科技科创新能力和水平,以更强的使命担当全面深化陶瓷文化交流合作。“学校将以110周年校庆为契机,重塑材料之强,再创机电之能,升华艺术之优,占据文博之先,各展办学之特,养足名校之气,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特色名校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行。”梅仕灿说。

景德镇陶瓷大学110周年校庆“跨越百年的中国现代陶瓷教育论坛”现场摄

编辑:  审编: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