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喜迎“中国农民丰收节”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时间:2021-09-24 10:54:14 来源:网络

竹溪贡米基地。 周明鑫 摄

丹江口库区,漫山遍野的橘子黄了;竹房百公里茶叶长廊,茶园里面采茶忙;竹溪县,压弯了腰的贡米稻穗金黄;竹山县某生猪养殖基地,肥壮的土猪黑得发亮;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的山坡上,洁白的马头羊群像天上的云;郧阳区香菇产业园内,菇农正在接种上架香菇棒……秦巴大地上,农民们用辛勤的劳作换来了五彩斑斓的大丰收。

粮油增收、茶果飘香、肥猪拱圈、牛羊撒欢,丰收的景象处处可见。湖北十堰用又一个丰收年,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开创“三农”事业发展新局面,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喜丰收 农业生产全面增收 农民致富生活幸福

“今年,我们不仅迎来了优质有机香稻的大丰收,还迎来了稻田蟹的大丰收,真是喜上加喜!”9月12日,竹山县擂鼓镇枣园村香禾祥龙养殖专业合作社开镰收割,金灿灿的稻穗和肥嘟嘟的螃蟹让村民们乐开了花。

稻米流脂粟米白,今年十堰市粮油生产丰收在望。其中,夏粮收获面积115.75万亩,总产4.81亿斤;夏油收获面积74.26万亩,总产1.83亿斤;秋粮普遍长势喜人,预计收获面积将达到205万亩,同比增长2.5%。

稻花香里说丰年,与粮油产量一同增长的还有重要农产品生产的大幅增长。截至8月底,十堰全市茶叶产量1.6万吨,销售额34.81亿元;生猪出栏80.3万头,存栏86.3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8.54万头;蔬菜播种面积76.8万亩,产量107.2万吨,产值76.7亿元;食用菌制棒上架1.2万棒,总产量8.5万吨(鲜重),产值27.5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

今年以来,十堰市农业农村局精心组织春季农业生产;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大力推广应用具有提质增效、绿色环保、节本降耗特点的先进农业技术,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先后组成100多个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抗灾减灾;加大农机推广力度,上半年全市机耕率达98%;切实抓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和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多措并举稳定农业增收“基本盘”。

农业投资方面,截至目前,十堰农业领域累计投资27.32亿元,续建、新建农业重点项目39个。2021年计划投资19.28亿元的郧阳区、竹山县、房县三个大型生猪养殖项目进展顺利,年底可建成投产;总投资5亿元的郧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资3.9亿元的房县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加强全市“三农”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深度策划,制定出台市委一号文件,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进一步压紧压实重点农业产业链“链长制”责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农民参与、品牌带动、科技支撑,着力在“精、深、特”上下功夫,促进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产业集聚、能级提升、链条延伸,推动农业产业迈向中高端。

油橄榄丰收

农业生产的全面丰收,带来了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上半年,全市农林牧副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116亿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92元,同比增长24.1%,两年平均增幅列全省第二。为确保农民在丰收的同时更加富裕,十堰市加强市级统筹,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脱贫人口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加强农产品市场销售,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十年禁渔”期间加大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力度,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强集体“造血”功能,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全市一镇三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房县城关镇三海村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第二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张湾区黄龙镇斤坪村党支部书记鲍喜武参加央视农业农村频道《乡村演说家》节目演讲、荣获湖北站“我最喜欢的乡村演说家”称号。一个个富起来的新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治理水平节节拔高、文明新风沁人心脾,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促丰收 特色产业建设加快 重点产业提质增效

“过去我们只产一季春茶,如今夏秋茶等过去废弃不用的原料也可以通过加工出口创汇,大大提高茶园经济效益,增加了茶农收入。”丹江口市浪河镇圣和茶业董事长吴红梅告诉记者。

“我们规划1500头祖代种猪场5座、300头父母代种猪场20座、100头公猪站10座,通过高标准、高效率的种猪育种,为全市生猪产业提供坚强可靠的‘猪芯片’。”郧阳区梅铺镇新希望养殖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武当山茶产业基地

茶叶、食用菌、生猪、水果(柑橘、猕猴桃)、黄酒、木本油料,是十堰市确立的六大农业重点产业。市委、市政府对农业产业链建设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建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总召集人的农业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个产业链实行“一名市级领导挂帅、一个工作专班负责、一个市直单位牵头、一个专家团队指导、一套保障措施跟进”工作机制,12名市级领导亲自担任六大产业链正副链长,确保农业产业建设开局精彩、全程漂亮。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各产业链工作专班牵头部门对照工作指引狠抓落实,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基本完成产业摸底调查,制定产业链五年行动计划和当年工作方案,谋划一批重点项目,确立重点领域公用品牌,一批重点项目加紧推进。初步统计,今年全市67家企业新改建、扩建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77个,产业链建设各项重点工作推进效率明显提高,为促进山区农业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大农业重点产业建设,将推动十堰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十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业特色产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1至8月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44.6亿元。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成功入选国家农业强镇建设项目,房县、郧阳区纳入国家鄂西北香菇产业集群,丹江口市博奥水产公司被省农业农村厅推荐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全市新认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6家。

品牌建设持续推进。目前,十堰市有效使用的“三品一标”品牌143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1个、绿色食品75个、有机食品13个、地理标志产品24个,地标产品数量仅次于宜昌,居全省第二;有8个农产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武当山茶纳入全省茶叶产业建设重点培植品牌,香菇、茶叶、柑橘等纳入全省十大农业产业建设内容;“房县小花菇”荣登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丹江鲌鱼、武当蜜橘、房县黑木耳、郧西马头山羊等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加速发展壮大,为十堰市实现“经济倍增、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全市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示范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房县黄酒酿造

十堰作为农业资源大市,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富集,产品质量上乘,发展潜力巨大。十堰通过全力以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统筹抓好“三农”发展各项重点工作,不断促农丰收、助农增收;在主导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攀升的同时,切实提升“三农”发展质效。

“一县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化建设和产业链升级正在加速生产方式变革和乡村振兴进程。“力争到2025年,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让广大农民收获的不仅是农作物,还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加美好的生活。”十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庆丰收 绘“大地丰收”画卷 开“乡村振兴”新局

农业绿色发展持续发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乡村建设日新月异……十堰,正用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发展,欢庆中国农民丰收节。

今年,十堰市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宗旨和“农民主体、因地制宜、开放创新、节俭热烈”的办节原则,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引导带动广大农村地区和社会各界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庆祝活动。

“庆丰收,感党恩。在庆祝十堰市‘三农’工作取得一系列佳绩的同时,我们更要为以后的丰收做好充分准备,用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汇报,让党和人民放心。”十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奋力描绘“大地丰收”壮丽画卷的同时,十堰市将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目前,十堰市已明确“理念工业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企业集团化、产品特色化、品牌高端化、产业集群化”的农业重点产业链发展思路,以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为主轴,以统筹整合农业产业和品牌建设为抓手,优化要素配置,转变经营方式,创新发展机制,强化推进措施,按照利用好资源、开发好产品、打造好形象、卖出好价格,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力抬高县域经济底板,努力把十堰市建成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先行区、乡村产业振兴示范区,加速推进农业资源大市向特色农业强市转变。

竹山县得胜镇花竹村连片稻田丰收在望。 邵义龙摄

为充分发挥农业农村部门在服务“三农”、强化产业、振兴乡村中的职能作用,今年以来,十堰市农业农村局优化企业服务,扎实开展“双千”活动,及时帮助农业企业排忧解难;加强银企对接,组织30多家龙头企业参加涉农信贷产品推介会,农业担保公司累计为全市1027家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6.61亿元;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武汉茶博会、中国国际茶博会、秦巴山区绿色农林产品洽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展会,助力企业开拓市场、促进销售。

优化发展环境,深化重点领域农村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清人分类、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机构登记赋码等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形式折股量化股本总额20.9亿元。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入推进,共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1728个村、53.61万户,郧阳区、张湾区农村土地经营权颁证工作试点有序开展。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全市129个乡镇(场、街办)、1791个村(居)全面完成债务清核、锁定旧债工作,选定村级化债及农村产改促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43个,探索清、免、减、抵、补等多种措施,确保如期完成债务化解任务。

优化人才服务,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今年以来全市共培训高素质农民3520人,其中,举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培训班6期,培训633人;深入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新招录高职生300人、中职生100人;建立“一品多名技术员制度”,遴选一批专家技术人员到环丹江口库区187个村开展特色产业技术服务;市科技学校被农业农村部、教育部评为全国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优化监管服务,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行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有力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违法违规调运生猪、违规使用“瘦肉精”等专项整治行动,保障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扎实开展农业和农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强化举措推进“变拖”清零工作,全面排查整治农村沼气、农业投入品、渔业生产、畜禽屠宰场所等行业领域风险隐患,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长效机制建设,确保农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今后,十堰市农业农村局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顺利完成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奋力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用一次又一次的丰收感恩伟大的党、献礼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人民!(十堰日报记者 王雁博 通讯员 吴善睿 高敏)

编辑:王俊杰  审编: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