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28 11:15:44 来源:新华网
题:“方便”的事情如何真正方便?——来自一线的农村改厕调查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
新华社记者
小厕所,大民生。近年来,农村厕所革命在各地持续推进,目前情况如何?农民群众有何期盼?下一步如何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新华社记者近日深入湖南、宁夏、云南等地乡村,就上述情况进行采访。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68%
地上挖个坑、上盖两块板,臭气熏天,蚊虫滋生……这是过去很多农村地区旱厕的真实情况。近年来,这件关于“方便”的事情,在很多地方真正方便起来了。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洪市镇余田村,村民李桂芝家的新厕所去年10月建成并开始使用,“三格式”的化粪池即使在夏天也很少闻到异味。
“刚开始听说要改厕还嫌麻烦,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李桂芝说,附近几户邻居也跟着“通了思想”,把原来敞口的老式化粪池改掉,由政府补贴资金,自己只需投工投劳。
2021年7月22日,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金甲村村民在查看屋后的“三格式”化粪池。 新华社记者白田田 摄
如今,农村厕所建设进一步完善。在湖南衡阳市珠晖区等地,“三格式”化粪池旁边种植了水生植物,形成小型人工湿地,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有的还以村组为单位建立了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
数千里外的宁夏西海固地区,由于干旱缺水、冬季寒冷,改厕难度不小。近年来,随着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农村改厕中的水问题基本解决。
在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城关镇咀头村,记者看到村里不仅建设了新厕所,配备化粪池、马桶、电暖气,而且进行了污水管网改造。从2018年开始,隆德县共改厕近2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9%。
“以前家家户户旱厕建在家门口,现在新厕所干净卫生,方便又省心。”村民刘万军说。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自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农村“厕所革命”取得积极进展,提升了群众获得感。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8%以上,每年提高约5个百分点,累计改造农村户厕4000多万户。
2021年5月30日,318国道曲水县境内的一处公共卫生间。“厕所革命”使西藏乡村变了样。新华社记者田金文 摄
机制创新破解建管难题
民生“小事”,但办起来难度不小。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大、农户居住分散、有的技术不成熟等因素,近年来一些地方改厕出现质量不过关、管护不到位等问题。
对此,各地在建管机制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和探索。
在湖南,实施“首厕过关制”,即各乡镇改造或新建的第一个厕所,选址、安装、调试、验收、管护等各环节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合格后才能全面推开。所有厕所改造的流程和质量标准,均比照“首厕”进行。
“第三方机构对改厕项目进行全程监理。”株洲市渌口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周铁刚说,每个乡镇的“首厕”建成时,组织周边群众现场参观,让群众看到效果,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
三分建、七分管。一家一户分散式厕所的管护是“老大难”问题。宁夏多个县市区探索一体化建设和运营维护,建立“互联网+智慧运维”服务平台,农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打电话等就能预约粪污清理、设备维修等服务。
在云南省安宁市草铺街道办事处,柳树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周恩华说,村里除了改造了210座旱厕外,还新建了2座公厕、修缮了2座公厕,每座公厕都安排一名管护员。
“虽然目前管理效果比较好,但后续化粪池清理等工作依然需要重视,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投入,以便能及时清理,并尽快开展雨污分流项目。”他对记者说。
2021年7月22日,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金甲村的“首厕过关制”培训示范点。 新华社记者白田田 摄
强化问题反映和督促整改
农村改厕提升了群众获得感,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下一步如何深入推进?
近日,在湖南衡阳召开的全国农村厕所革命现场会提出,要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切实抓好。要坚持改厕与保障供水和污水处理同步推进,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宜方式和技术,试验成熟后再推广,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转变工作作风,抓好问题摸排整改。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各地在推进农村改厕过程中,要注重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选择简单实用、成本适中、技术成熟、群众乐于接受的改厕模式,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有关部门和地区将持续开展干旱、寒冷地区适用技术研究和试点示范。
同时,各地要建立健全问题反映和督促整改机制。有关部门依法开展改厕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定期组织第三方对标准规范执行情况进行抽查,结果将进行通报。
(记者于文静、白田田、许晋豫、杨静)
编辑:王俊杰 审编:admin
扫一扫掌握更多资讯
最新最热
公益资讯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视频直播
影音随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