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有书店的街,是城市的影子

时间:2020-04-30 09:25:19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昔日福州路上的开明书店(图片来自网络)

对上海产生熟悉感,是从一条福州路开始的。

这条以榕城命名的马路,就像繁华南京路的背阴面。两者距离挨得很近,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南京路熙熙攘攘,热闹又喧嚣,是永远站在聚光灯下的;福州路却是平和的,朴素而内敛,犹如城市的影子,不起眼也不可或缺。

上海的福州路,是一条绵延了百年历史的书店街。有段时间,因工作原因,常去福州路的一个公车站等车,车站就在一家书店门口。于是闲暇时,我也常在福州路上逛,从东头走向西头,再一路走回来,次数多了,也品出一点福州路的味道。

福州路是颇有种古旧的气息的。马路不算宽,两侧的房子也都保留了早前的样式,上海人家的老弄堂就在一个个绿色门牌后边藏着。查历史,有人将福州路称为“中华文化第一街”。上个世纪,在其最辉煌的年代,报馆、书局、笔墨文具店林立,戏园、电影院、茶园书场密布,谈各大出版社、书店的历史,免不了提及福州路。

我曾遇见一位薛姓老先生,他的父亲薛庆三曾在福州路上的开明书店任职,且是与叶圣陶同年进书店工作。在他父亲的口述中,开明书店最初的时候,一切布置都像家庭一样,设备简陋,“有人买书,需要叩几下门方可进来。”书店曾为茅盾、巴金等作家出版、再版过众多作品,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岁月流变,原开明书店或福州路上的报馆自是不见踪迹,然而福州路的书香气却是一如既往的。印象中,福州路上现今仍有古籍书店、外文书店、美术书店、音乐书店等,多是定位分明的专门店。福州路上也坐落着赫赫有名的“上海书城”,每层都有功能分区。里面除了文学类书籍,多有教辅书,于是常能遇到坐在地上看书的学生;自然,电梯口拉着你学英语的辅导机构与应运而生的眼镜店,也没有缺席。

除了书店,福州路上云集了沪上多家出版社,装裱店、“文房四宝”、文具店则填充了书店之外的空间。

福州路的书店,不是上海最时髦的。现在流行“最美书店”之类的美誉,新奇的、精美的年轻书店,纷纷光鲜亮丽地搬进商场,与手工体验坊等生活美学并列,书店的外观好似揽客的必需品。这一点上,福州路是落寞的。然而,福州路的有趣也正在于这种落寞。

福州路靠近人民广场的一头,有家紧挨着某大型旅行社的汕头书屋。旅行社装修极尽豪华,更衬出书屋的朴素。书屋不大,二十来平方米,或许用杂志书摊来形容更为贴切。但书屋又是极其显眼的。层层叠叠悬挂着的杂志从书屋门口一直蔓延到里面,读者低头、弯腰进入室内,在书报亭难觅的上海,颇有种别有洞天的感觉。

而在满屋的杂志中间,墙壁上挂着一老式时钟,安了台小型电视,天花板上垂下一盏吊扇,店主夫妇在一侧支了张桌子,真可谓螺蛳壳里做道场。慕名前来打卡的游客撩开门帘进来了,却也不敢打扰这一份宁静。汕头书屋开了40年,在别处或许可被称为奇迹,但换到福州路上,好似这件事本该如此。

以汕头书屋为起点,经过天蟾逸夫舞台再往前走,广西北路路口却有一家“万年不倒论斤卖”的书店。3年前我刚来上海时,这家无名书店就挂上了打折、清仓之类的广告词,号称所有书籍都以极其便宜的价格论斤卖,书在这里俨然成为了大卖场里的货物。此后两三年,这家店一直屹立不倒,已成为福州路上又一款风景线了。不过,近日这家店却传来了闭店消息,也是令人感到遗憾的。

福州路上还有个江苏旅社,我也印象颇深。建筑位于福州路379弄50号,是栋细部雕梁画栋、风格中西合璧的历史建筑,但现今留存的具体资料并不多。某日听友人谈起它后,我特意挑了个夜晚寻访。虽说位于闹市区,江苏旅社却也不好找,一路需经过多个弯弯绕绕的小弄堂,真考验记忆力!

建筑现已归私宅所有,住户还不少,令人想起鸡飞狗跳的“72家房客”。走到旅社方形庭院中间,雕梁画栋的建筑细节还可窥见一点端倪,但因久缺维护也透露出某种破败感,不大的天井已成为密密麻麻的电动车的停车场。想拍照,拿起相机时,耳边传来婴儿的啼哭声,于是便又作罢,担心惊扰了此地的主人。

上海人恋旧。福州路上的杏花楼,每年应时推出的青团、月饼,总引得人争相排队。食物的味道不变,同样的排队景象年复一年。福州路上这些旧的、看似接近于永恒的小市民风景,总是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想探寻报馆的踪迹,申报馆也离此处不远。前几年在复旦校友的众筹下,报馆原建筑改成了咖啡馆。里头保留了许多《申报》的痕迹,每次招待新闻系的学姐,我都把地点定这儿。其他的细节已记不清,但很清楚地记得,申报馆里的百香果蛋糕是好吃的。

编辑:  审编: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