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12 10:43:03 来源:网络
班级宣传委员、语文课代表小辰日前遇到了烦恼——随着学年递增,学业任务加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平衡学业和班级事务?9月29日,上海市第四中学初二(3)班的同学们,把课堂“搬”进龙华烈士陵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在学校思政教师以及场馆红色讲解员的共同引领下,上了一堂以“责任”为主题的思政课。
活动由徐汇区教育工作党委、区教育局、区文明办、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主办。市教卫党委副书记闵辉,市教委德育处调研员江伟鸣,徐汇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姚黎红,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杨海英,区教育局副局长梁斌,龙华烈士纪念馆副馆长朱晓丽等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
这是徐汇区努力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创新改革,推进“开门办思政”教育实践的重要举措,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进课堂的一次重要实践。
徐汇区聚焦思政课教学实际需求,有效联动场馆等社会资源,让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据悉,徐汇区将逐步试点并全覆盖推中小学馆校思政课教育教学。
思政课不仅落实在课堂,还要体现在真实生活中
课堂伊始,学生们针对小辰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各抒己见。“小辰应该管好自己的学习,辞去部分班级职务。”部分学生如此表示,思政课教师蒋越听了答案笑着点点头,她邀请龙华烈士陵园讲解员徐燦为学生们讲述了两个故事。
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在草木葱郁的烈士墓地中,静卧着一对同胞兄弟——陈延年、陈乔年。他们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建者陈独秀的儿子。兄弟俩先后毕业于复旦大学,后留法勤工俭学。在法国,陈延年和陈乔年结识了一批共产主义者,渐渐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积极参与共产主义者的革命活动。
在1927年7月到1928年6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两个不到30岁的年轻革命者先后牺牲在上海龙华,后被安葬在龙华烈士陵园。
在社会角色中,他们是儿子、父亲、兄弟、革命者,担负着家庭责任和挽救民族与危亡的民族使命。关键时刻,他们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换取革命的胜利。陈延年就义前说:“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陈乔年继承哥哥遗志,他在龙华监狱的墙上写下:“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如果说风雨激荡的战火年代一去不复返,在和平时代,仍有一些人的故事直抵心底。2017年9月25日,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在去内蒙古出差途中遭遇车祸,被车门挤压得变形的右手里,还紧紧握着一颗种子。
钟扬生前坚持连续16年援藏,他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公里,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填补了世界种子库里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保留了诸多宝贵的种子基因。
听到这里,不少学生感动得潸然泪下。学生们还分享了郭永怀、屠呦呦、邓稼先、钱学森等一代科学家的故事,点燃了他们关于责任与使命的信念。这群00后学子表示,助力实现“中国梦”,青少年要学好知识和本领,毕业后为国效力。还有的学生表示,青少年的责任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遵守社会秩序,做品德高尚的好学生。
利用场馆资源,“大思政课”要符合00后“胃口”
什么样的思政课才能符合00后的“胃口”?今天在龙华烈士陵园里的这堂思政课,搭建出一个样板间。
据悉,这是徐汇区“龙陵思政课1+1+1”建设项目的生动案例,即由1节校园内思政课教学,1节龙华烈士陵园现场思政课教学和1次场馆内寻访实践活动构成。通过“1+1+1”模式,思政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们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身悟,激发学习新思想、践行新理念的内生动力。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表示,要用“大思政课”理念推动课程创新和发展,充分利用场馆资源,设计开展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教育活动,通过项目化学习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此外,大思政课建设还与真实问题相结合,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国际局势的发展,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的本领。
当天,徐汇区青少年“励志地图”小程序3.0版本同步发布。2019年,徐汇区教育局、区文明办、区文旅局从全区112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中,遴选出65个场馆,开发制作了徐汇区未成年人“励志地图”小程序。学生可以通过小程序了解区内纪念地、名人故居、遗址遗迹、艺术馆、博物馆等场馆资源,进行寻访打卡、留言互动。
如今,“励志地图”新增加了项目化学习“汇游”的功能。今后,徐汇区内中小学生可以在手机端领取相关邀请函后,根据提示的线索,逐一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以沉浸式学习的方式开展场馆研学实践。
眼下,“汇游”移动课堂项目交互平台现已搭建完成。首先聚焦徐汇区65个场馆中的33个爱国主义实践基地,选择了龙华烈士纪念馆、钱学森图书馆、衡复风貌区等基地进行项目试点,首批已启动6条“汇游”线路。
编辑:王俊杰 审编:admin
扫一扫掌握更多资讯
最新最热
公益资讯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视频直播
影音随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