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全面“禁塑”倒计时

时间:2020-05-07 11:18:45 来源:人民日报

由“限”改“禁”,分种类逐步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

海南全面“禁塑”倒计时

海面上漂浮的垃圾八成是塑料,严重威胁海洋生态,成为海南绿色发展的绊脚石。面对“白色污染”,海南下决心全面“禁塑”。

今年4月,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开展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4月至11月,海南将分步骤、分阶段组织重点行业和场所率先开展“禁塑”试点工作,为12月起正式全面“禁塑”的实施打好基础。目前,海南已进入全面“禁塑”倒计时。

海南态度坚决,在全国率先对“白色污染”说“不”

海南省四面环海,拥有1823公里海岸线,大小港湾68个。漫长的海岸线和湛蓝的港湾既是大自然对海南的馈赠,也是海南生态的金名片。但是,近年来,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加,海岸线面临严峻的生态压力。

“平均1公里的海岸线上,每次能捡到174件垃圾,塑料垃圾有147件。”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秘书长蒲冰梅坦言,海岸线正在被塑料垃圾吞噬。去年7月起,协会与志愿者选取三亚市内3个渔村,每月8次捡拾海岸垃圾,持续4个月进行数据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平均每次在海岸线捡拾垃圾524件,其中塑料垃圾占440件。从总量来看,塑料垃圾约占整体垃圾量的85%。“特别是旅游发展成熟的渔村,垃圾中有很多塑料瓶、塑料包装袋、餐盒等传统白色污染物。”蒲冰梅说。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海面平均每平方千米有2358件中块和小块漂浮垃圾,其中塑料垃圾数量最多,占比88.7%,主要垃圾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袋和塑料瓶。海滩平均每平方千米有60761件垃圾,塑料垃圾数量占比为77.5%。其中塑料垃圾的种类主要为聚乙烯泡沫、塑料制品(塑料袋、瓶、盖等)和香烟过滤嘴。

“白色污染”来势汹汹。当下,海南省内一次性塑料袋年消耗量约4万吨、一次性塑料餐具年消耗量约2.5万吨。以塑料袋为代表的白色污染物,回收价值低且结构稳定,不易被微生物降解,一旦没有被妥善回收,将在陆地、海洋生态环境中永久存在,并不断积累,对动植物造成极大危害。

“海龟会把塑料袋、塑料薄膜当成水母吞食。”三沙市七连屿海龟保护站站长黄宏波曾经亲眼见过因误食塑料,或被废旧渔网缠绕而死亡的海龟。多年来,年过六旬的黄宏波几乎每天都会围着岛屿沙堤转上几圈,捡拾被海浪冲上岸边的塑料瓶、废渔网。“这些年,冲上岸边的塑料垃圾明显比以前多了好几倍。”黄宏波说。

“白色污染”威胁着海洋生态,也成为海南绿色发展的绊脚石。两年前,中央明确海南要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必须付诸行动。在全国率先对“白色污染”说“不”,海南态度坚决。

“限”改“禁” ,从源头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去年2月,海南公布《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宣布全省分种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今年4月起,海南在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单位、事业单位等单位食堂,旅游景区、大型商超、医院等行业场所,率先禁止销售和使用列入《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第一批)》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标志着海南对全面“禁塑”按下启动键。

早在2008年,根据全国统一规定,海南全岛进入“限塑”阶段。但由于消费习惯、生产成本等原因,传统塑料袋使用量依然巨大。“‘限塑’对大型商超有明显效果,这些场所塑料袋的使用量约减少2/3,但对于农贸市场作用不大。”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环境管理处副处长张静介绍。

过去,“限塑”主要靠向消费者收取塑料袋费用进行市场调节,限制使用。现在,“禁塑”是从源头上禁止岛内生产、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并不是说对所有的塑料制品都马上‘禁’,而是先易后难,首先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列入名录的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塑料餐具等,逐步过渡。”海南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说,海南“禁塑令”总结了国内和世界各国“限塑”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谋划和部署,涉及标准制定、替代产品供给、闭环执法、社会宣传等多方面内容。

《方案》提出,海南将分行业分类别稳步推进全面“禁塑”。2020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2025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列入《名录》的塑料制品。

4月底,在海口市龙昆南路某连锁超市里,收银员正根据顾客要求将商品装进塑料袋里,排队结账的市民手中大多没有自带布袋。超市总服务台值班经理介绍:“超市准备了可降解塑料袋,有偿提供给顾客使用。”多名顾客表示,相较于传统布袋子、菜篮子,可降解塑料袋与过去塑料袋使用感觉一样,价钱贵5至8角钱,不影响购物体验。

据介绍,现在市场上全生物降解塑料原料成本是传统塑料原料的两倍左右。体现在消费端,超市原来用的塑料袋每个价格平均大约0.5元,替代产品价格从0.8元到1.5元不等。海口坡博农贸市场蔬菜摊主黄女士说,平时摊位给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以前批发袋子价格低,也就消化在菜价上了,现在如果袋子价格太高,转移到菜价上,怕会影响销售。

黄女士的担心不无道理。超市里商品一般都有包装,但蔬菜、肉等生鲜产品还需要当时包装,在农贸市场也是如此。“买把青菜三四块钱,如果根上有泥土,确实需要个塑料袋,可是买个可降解袋子要8毛钱,这一把菜算下来不是太贵了吗?”正在黄女士摊位前买菜的黎大爷说。

对此,海南某新材料公司研发部技术员黄本开介绍,今年4月至12月是市场培育期,这段时间企业可以对价格进行调整,同时测试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性能。替代品价格会随市场波动,将来市场用量大了,单价自然会下降。

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将成为主要替代品

全面“禁塑”后,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将成为传统塑料制品的主要替代品。业内人士介绍,这种制品主要原料为淀粉等可降解原料,肉眼基本分辨不出差别,手感偏软一些,经过测试,其性能与市面上的塑料制品无差别。

禁止传统塑料袋使用,保障替代品供给是关键。海南正谋划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先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岛内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

“鼓励省内现有传统塑料生产企业转型升级,初步形成替代品生产能力,已有项目加快落地,争取尽快形成新生产能力。”海南省工信厅消费品工业处处长王秀好介绍,海南岛内已有4家企业在建和拟建替代品生产项目,预计到今年底将具备2.3万吨/年的替代品生产能力。同时,多家岛外企业有意来海南投资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工厂。

“以前主要服务于医疗等高端行业,现在超市等日常需求增长迅速。”海南某新材料公司总经理刘伟说,他们公司生产的可降解塑料制品,能在半年内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今年,公司有1500吨/年的可降解薄膜袋类制品生产能力,今后可以扩大产能,不仅能满足海南使用,还可以满足未来全国其他地区的需要。”刘伟认为,可降解塑料是将来塑料产业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提高替代品产量、扩大市场容量离不开政府有效监管。“如果没有监管措施,真正的可降解塑料制品企业将无法生存,最终也无法达到禁塑效果。”海口某塑料包装公司财务总监吕细群认为,政府部门应该严厉打击违规生产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企业,确保市场秩序。

“在逐步替代过程中,海南将加强对生产、销售、使用等流通环节的监管。”海南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表示,海南省将从“严格生产准入”和“禁止岛外进入”两方面,杜绝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并加快完善全生物降解塑料及制品检测能力建设,发布地方标准,部署和运行海南省禁塑工作管理信息平台,依托平台形成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流通环节全过程追溯体系,实现监管执法信息化。

目前,海南省已编制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并将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快速检测方法,从而为执法监管提供“标尺”和科学根据。

编辑:  审编: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