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20 10:41:37 来源:腾讯网
“两岸有花、河里有鱼,黄沙河越来越好看了。”7月17日下午,刚巡完河的黄沙河东莞东城同沙段村级河长钟汉良非常感慨。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城同沙社区村民,他见证了这条曾经的黑臭水体,在东莞强力开展治污攻坚战下,以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为抓手,推进水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的全过程。
不只是黄沙河,近年来,东莞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坚定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日渐呈现“天蓝、水清、城美”美好景象。其中,2020年东莞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六项污染物指数同比全部下降,创下历史最好水平,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居前20名,空气质量达标率改善幅度更是排名广东省第一,让全面小康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迈向新征程,拥有丰富山水人文资源的东莞,正紧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朝着“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目标,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征程、实现新突破。
●南方日报记者 刘远忠 李玲玉 郭文君
聚力新发展
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水草萋萋的河道,鱼翔浅底、白鹭来栖,6支龙舟队如脱弦之箭,在茅洲河上你追我赶、奋楫争先……
今年6月初,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型直播特别节目《今日中国广东篇·粤百年风云路启时代新征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及央视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播出。其中东莞部分的内容,以赛龙舟等镜头,生动展现了茅洲河(东莞)的生态美景以及近年来东莞推进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的成效。
作为广东重污染河流治理成功的缩影,一度成为珠三角污染最严重河流的茅洲河,如今已是水清岸绿、鱼翔鹭飞。茅洲河东莞段沿河建成9.72公里的碧道,形成以水为纽带,统筹生态、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的复合型廊道,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直言,治水攻坚战既是事关长远发展的生态工程,也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民生工程,一定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抓紧抓实抓好。
近年来,东莞以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为突破口,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大兵团作战,有力推动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发展。
盛夏7月,泛舟于东莞麻涌镇华阳湖湿地公园,河水清清,荡起碧波点点;微风徐徐,带来花香阵阵。水道旁翠芦莉与美人蕉亭亭玉立,荷花塘里满眼芬芳,微风吹过,惊起不远处一滩白鹭……谁能想到,这里之前原是一片养殖场,众多排污口直连河涌,一片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几年前,东莞以打造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治水治污的扎实工作。麻涌镇所在的水乡地区,便是先行先试的水生态文明示范区。经过一系列的治理工作,水乡大部分地区重现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不少昔日的臭河涌变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东莞缘水而兴,因水而美,但在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水生态恶化、水环境遭破坏的沉重代价。作为广东省治水攻坚战的主战场,曾经全省9个国考断面有4个在东莞,其中一个就是流经深圳、东莞、惠州的石马河。
石马河是东江下游的一级支流,干流全长73.5公里,在东莞境内长67.5公里,流域面积601平方公里,涉及凤岗、塘厦、清溪、樟木头、常平、谢岗、桥头等7镇112个村(社区)。在城市工业化进程中,两岸工厂林立、生产生活污水直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石马河遭受严重污染,一度被称为“乌龙江”。
“全流域经过7个镇,有107条河涌,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主体,难度相当大。”石马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中标单位、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东莞公司党支部书记吴云良表示,在2019年初启动石马河流域综合整治之时,东莞明确要求采取大兵团主战、各方协同参战作战模式,建立了由东莞市总指挥部高位统筹、市现场指挥部全面统筹、流域现场指挥部流域统筹和镇现场指挥部辖区统筹的指挥体系,并由市镇相关单位、部门落实属事属地责任,中电建作为第三方施工单位全力推动大兵团作战,形成流域协同共治的体制机制。
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经过两年左右的综合整治,目前石马河流域干流沿线水质基本实现达标。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来栖的画面,正逐渐成为石马河流域的美丽写照。
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东莞全面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约5.7万家,堵住了企业偷排废气的漏洞;累计压减煤炭400多万吨,推进17家自备电厂煤改气项目开工建设,淘汰改造燃煤锅炉、生物质锅炉746台;淘汰国Ⅲ及以下柴油车超过1.6万辆,试点建设绿色物流片区,引导城市配送企业使用纯电动货车,全市公交100%纯电动化。
“被污染成黑臭水体的黄沙河,短短两年多时间就打造成全市首个海绵城市景观,可见东莞治水治污的决心和信心。”钟汉良说。
构建新格局
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能力
清晨,一阵微风拂过河面,在石马河凤岗镇卧龙桥段沿河2.2公里的康体跑道上,运动达人往来不绝。夜幕降临,远处凤岗人民公园广场上,人们三两一组,踩着发光地砖起舞,蹦跳间褪去一天的疲惫。
如今,城市公园、口袋公园、社区休闲场所等遍布东莞市33个镇街(园区),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与大自然互动,畅享绿意。
目前,东莞境内有1000余个公园,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公园数量众多,绿化面积也明显增长,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20平方米,比中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多35%,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城市。
特别是近年来,东莞市大力开展彩色林、“一镇一公园、一村一景点”“千景绣东莞”等系列景观提升工作,持续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进程。同时,为进一步优化提升公园绿地质量和服务半径覆盖率,2021年起,东莞计划在“一镇一公园、一村一景点”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不少于100个“口袋公园”的建设;至2025年,完成新建或升级改造“口袋公园”1000个。
7月中旬,高埗镇芦村特大桥下方的映日“口袋公园”正式对外开放,该公园占地面积约2150平方米,依托渡口古村、三水汇集的特色资源及区位条件,以水为主体、以绿为景源,从高空俯瞰,犹如一只正在过桥的大游轮。站上“船头”,市民可以实现270度眺望壮阔江景。因此,一经启用,便迅速成为周边村民锻炼、休憩的亲水空间。
类似映日“口袋公园”的不断建设,让东莞城市环境变得越来越美好宜居,但在让市民在享受环境改善福利的同时,不断提升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成为城市管理一大关键问题。
对此,东莞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创新以“洁净东莞指数测评”实现破局,并有序推进打造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村(社区)。
东坑镇井美社区是今年2月“洁净东莞指数测评”中的“红榜”表彰社区。谁能想象,一年前这个社区还是个村居环境差、散步休闲场所少、公园绿地匮乏等问题突出的洁净指数“落后村”。
得益于“洁净东莞指数测评”的推动与带动,井美村立足实际情况,全面落实环境改造工程,积极盘活村内闲置零散土地,并因地制宜打造成“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用边角之景、以细节变化带动村容村貌提升,用绣花功夫逐步描绘出一幅特色的美丽乡村画卷。
目前,该村不仅获评“红榜”,还积极参评建设东莞特色精品村(社区)。“茶余饭后,我们都会去村池塘边散步,在大榕树下的长椅上乖凉。环境优美整洁了,我们的幸福感也高了。”井美社区村民谢佩玲说。
近年来,东莞通过指数测评排行、考核全覆盖、监督问责机制和全民参与机制等方式,常态化推进垃圾分类、清理城市“牛皮癣”、开展洁净城市行动等。同时,围绕市级—流域—镇级指挥体系,重点推进主干管网检测修复、排水单元地块污水接驳、地下雨污系统错混接整改、排水户雨污分流等13项重点攻坚任务,持续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全方位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据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公开数据显示,去年东莞市水生态1至5期管网工程基本建成并通水,新增截污管网5700公里,完成主干管网检测1120.1公里,修复921处32公里,全市完成排水单元地块污水接驳13365个(完成率99.6%)、地下排水系统雨污错混接整改34930个(完成率94.9%)、重点排水户雨污分流及接驳29996个(完成率97.8%);新增污水处理项目6项,目前污水处理总规模373万吨/日,35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全部投入正式运营,污水处理实现提质增效。
“难以想象,经常听别人说很黑很臭的东莞运河,现在变得这样干净整洁。”家住南城宏远社区的邓建华,来莞工作5年多。喜欢沿着东莞运河跑步健身的他,感觉东莞的城市环境一天比一天好,出门就能走进各种大小公园,很多河涌都新增改造了绿道,非常适合休闲健身。
生态新福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大白鹭、黄眉姬鹟、红嘴蓝雀、穿山甲、娃娃鱼……随着适合生存栖息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开始来东莞“作客”。
沿江、面海、环山的东莞,是一个拥有良好生态本底的城市,全市拥有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生态区域,森林覆盖率达37.4%。为了保护这些绿水青山,遏制城市无序扩张,东莞早在2008年就划定了1103平方公里的生态控制线,成为全国第一个划定生态线的地级市,守住了“一半山水一半城、城市就在山水间”的总体格局。
但东莞的绿色绝不仅仅在“守”。近年来,围绕“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城市定位,东莞提出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更高的标准谋划推动高质量森林城市建设。在前期全市森林、绿地、湿地公园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上,进一步谋划森林城市品质的精准提升,完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向广大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位于谢岗镇的银山市级湿地公园,被称为“小鸟天堂”,这里常年可见白鹭、黑翅鸢等珍贵野生动物的身影,它们或在浅滩湿地觅食,或在摇曳水草间飞舞,与青山绿水构成了一幅唯美的画卷。
作为去年东莞市新落成的一座市级湿地公园,这里原是一片100多公顷的低洼河漫滩涂湿地,缺乏规划管理。2019年在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推进下,经历一年多时间的建设,荒滩变身为集恢复自然生态、湿地保育涵养、科普教育基地和休闲旅游娱乐于一体的公园,昔日被遗忘的角落变为市民的“新宠”。
在不断推进公园湿地规划与建设的同时,东莞也不遗余力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奖励和处罚力度。
7月14日,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东莞市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与去年实施的《暂行办法》相比较,新《办法》不仅扩大了有奖举报范围,而且部分违法行为举报奖金也进一步提高。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扭转《暂行办法》实施期间,部分违法行为举报少,公众参与度不高的局面,新《办法》将通过提高奖励标准,进一步调动“知情人”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倒逼企业守法经营。一方面举报涉废气处理设施不正常运转的行为,奖励额度分别从1万元和2000元提高到5万元和1万元,另一方面是举报涉危废非法处理的行为,奖励额度也从1万元提高到了5万元。
“塘厦镇莲湖社区汇源路与粤港供水土地交界处,一个荔枝园内有非法经营的五金工厂,很多污水直接排到荔枝园里。”“龙头岭三巷某出租房有人在非法从事电镀行业。”近日,塘厦生态环境分局充分利用群众有奖举报线索,三日内便成功立案查处了5家位置隐蔽的“散乱污”企业,5名举报人共计将获得约80万元的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生态环境部近期通报10起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案例,并对东莞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表示肯定,要求各地用好用足举报奖励制度,进一步提高这项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将其作为生态环境部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连心桥,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好转带来的红利。
“没想到华阳湖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变化。”7月18日下午,刚下班的华阳湖湿地公园游船驾驶员肖嘉裕,站在亲水平台上看着华阳湖微波荡漾的湖面一脸感慨。土生土长的他多年前还在这里以种香蕉为生,辛辛苦苦一年,还赚不了两万元。如今,从蕉农变身游船驾驶员,除了每月数千元的工资,肖嘉裕还在村里按时享有分红,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绿色,是生命的底色,也是全面小康动人的底色。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为指引,美丽东莞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绿色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小康故事
东城黄沙河通过治理恢复水清岸绿
海绵城市景观
让乡村更美好
“以前这条河很清的,还能捉鱼。后来被污染了,黑臭得很,大家都绕着走,没想到现在又变好了。”家住东城同沙社区的钟良伯今年55岁,去年以来,土生土长的他每天早晚和老街坊来黄沙河边散步。
谁能想到,如今“两岸有花,水里有鱼”的黄沙河东城段,几年前还是东莞市第一批挂牌督办的10条黑臭水体之一。在东城街道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推动下,经过截污、清淤、治堤、活水、生态修复等系列整治,日渐恢复水清岸绿的美丽景象。黄沙河东城段也因此成为东莞首个海绵城市景观,逐渐成为居民日常休闲运动的亲水乐园,更直接带动周边厂房、出租屋等物业租金的明显增长。
据了解,黄沙河是东莞寒溪河一级支流,源起同沙水库,流经东城、寮步、茶山后,汇入寒溪河。曾经,伴随着工业制造的高歌猛进,周边工厂、民房污水直排,在同沙穿流而过的黄沙河一度水黑如墨汁,恶臭难闻。“前几年两边住户都不敢开窗,除了下大雨,平时几乎就是一条臭水沟,河水根本流不动。”钟良伯说。
幸运的是,随着东莞市治水攻坚战的全面展开,被列为黑臭水体之一的黄沙河东城段,开始了大力度的全面整治,并被立为东莞首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由东城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统筹建设。该项目于2018年1月开始施工,当年12月起,黄沙河东城段河涌水质就持续达到消除黑臭标准。
但黄沙河的整治,并不只体现在河水的治理上。在对黄沙河东城段进行黑臭水体整治的过程中,东城街道还积极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治污的同时,注重对堤岸绿植、周边配套的改造和提升。
这里是休闲碧道,那个是亲水平台,旁边的是玻璃栈道……如今的黄沙河东城段,河水淙淙流动,河道的水生植物生机勃勃,分割成一格格的堤岸斜坡上,绿色、黄色、红色、紫色的花儿相互间隔形成特色图案,岸边红花绿树、亲水平台、廊桥步道点缀其间。水清、岸绿的黄沙河东城海绵城市景观,不仅成为东莞治污攻坚的一个范本,更是东莞提升城市品质、丰富民生福祉的生动缩影。
“黄沙河东城段海绵城市景观的建设,除了周边环境得到大幅提升,也让周边的物业租金跟着上涨。”作为河长的钟汉良,同时还是东城街道同沙社区书记。他直言,黄沙河东城段海绵城市景观建成后,同沙社区可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无论是村民出租屋还是周边厂房物业,不仅更容易出租了,租金也都跟着水涨船高。“对比之前,出租房每平方米的租金大约升了10%。”
环境变好了,人流量多了,企业扎根发展的信心也更强了。去年下半年,专注于宠物智能科技用品领域的上市企业多尼斯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全新的总部办公大楼在黄沙河附近落成投产;今年6月,扎根东城同沙科技工业园多年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东城街道又一家本土培育的上市企业。
一个村就有两家上市企业,加上此前落地的多个产业项目,直接推动同沙社区集体收入增加、村民物业升值。2020年同沙社区实现村组两级收入8160万元,今年上半年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全年可以突破9000万元。生态环境改善的红利正不断让这个小村庄发生蝶变。
编辑:王俊杰 审编:admin
扫一扫掌握更多资讯
最新最热
公益资讯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视频直播
影音随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