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建设“爱心厦门”综述:以爱筑城 守护人民群众幸福梦

时间:2020-07-30 10:11:22 来源:厦门文明网

七月夏暑,骄阳似火,比气温更炙热的是流淌在厦门的一股股爱心暖流:新建的“爱心屋”内,市民纷纷前往消费,助力残疾人圆就业梦;高考落幕,爱心企业踊跃捐资助学,护航贫困学子求学路;城市街头,“红马甲”们洁净家园、关爱老幼、倡导文明,用志愿服务温暖社会……每一帧画面背后,都折射出厦门市愈加浓厚的爱心氛围。

建设“爱心厦门”,是厦门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的民生工程;也是落实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提升城市精神高度与人文温度的民心工程。“爱心厦门”建设半年来,我市大力弘扬仁爱奉献精神,发动全市人民参与社会治理,主动服务社会,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用爱心行动为深化文明创建赋能加力,用道德之美、向善之魂标刻城市文明新高度。

全城献爱 以空前力度建爱心之城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爱心大行动。2019年12月26日,“爱心厦门”建设动员大会召开,提出城市的发展需要精神的力量,社会的和谐离不开爱心的润泽,将“爱心厦门”建设作为城市长远发展的一部分,动员全社会奉献爱心、关爱他人,以爱筑城。

长久以来,厦门的城市文明与文化底蕴,涵养了这方水土上热情友善、守望相助的人民。“爱心厦门”建设的启动,是民心所向,是顺势而为。它浓缩着一座城市爱民至深,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的民本思想,是落实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提升城市精神高度与人文温度的民心工程,为这座城市的向善之路标明了新的方向。

湖里万达广场西侧的爱心屋,营业第一天就吸引不少顾客驻足购物。(记者 王火炎 摄)

厦门市自上而下迅速掀起爱心热潮。厦门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市“爱心厦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事机构“爱心办”,制定“爱心厦门”建设工作纲要及实施细则,16家主体责任单位发挥引领作用,带动社会力量全面推进各项爱心工作。同时,随着“爱心厦门”建设爱心领域的不断拓展,将市民宗局、市医保局、市总工会等10个部门单位纳入“爱心厦门”建设主体责任单位,引导宗教界、社会团体、组织机构等社会各界爱心力量和资源,立足自身特点优势,纵深推进“爱心厦门”建设。

“爱心厦门”建设将目光投向最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实施爱心助残、爱心敬老、爱心济困、爱心扶幼、关爱特殊岗位工人“五大行动”,汇聚资源,精准发力,倾情倾力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并着力创新载体、完善机制,推动爱心行动细水长流、人人乐为,成为厦门人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半年来,各级各部门用心推动爱心结对、爱心捐献、爱心志愿服务、爱心文化“四大机制”建设,探索制定《爱心厦门建设先进典型褒扬办法》等激励措施,嘉许社会好人,鼓励向善向上。动起来的不仅有各级政府部门,还有生活在这里的一位位平凡百姓。我市动员全城献爱,“爱心厦门”建设形成了群众支持的双向互动和良性循环。

将爱心资源和力量 投向最急需人群

7月10日下午,湖里街道“爱心屋”内,庄树德一边整理货架,一边自豪地告诉记者:“开业以来,我们这座‘爱心屋’的营业额已经超过22万元。”

庄树德是首批在“爱心屋”就业的残疾人之一。他的左眼在2000年受伤失明,今年,“爱心屋”的出现改变了他以往难找工作的处境。在这里,他学会销售技能,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每天来上班,靠自己的努力把商品售卖出去,是我最开心的事。”他说。

目前,厦门市共有41家“爱心屋”投入运营,为残疾人提供120多个就业岗位,建立了“市区共管、以区为主,残联主管、区级主责,不同模式、务求实效”的管理体制,切实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实现自立自强。同时,“爱心屋”成为社会各界奉献爱心的重要场所,带来爱心汇聚效应。湖里街道“爱心屋”开业后,有爱心企业捐赠物资,还提供最低价的进货渠道;附近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购物时优先选择“爱心屋”;社区志愿者也主动来帮忙,打扫卫生、搬运货物。庄树德说:“这些实实在在的关怀,让我们很有幸福感。”

半年来,“爱心厦门”建设把大爱变成“小事”,一桩桩落在实处。从老、弱、病、残、幼,到环卫工人等特殊岗位人群,社会各界将弱势群体的冷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不断补齐民生短板。

残联部门牵头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建立起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工作制度,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康复、学习、就业创造外在条件;卫健部门积极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在实施老年幸福安康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医疗费用救助等基础上,进一步保障老年人的健康权益;民政部门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和“三个聚焦”的要求,制定了《厦门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办法》,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共青团组织打造了5个青少年权益中心,今年结合疫情防控、安全自护、禁毒、中高考减压等,开展了心理援助及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上百场,关心关爱青少年成长;市政园林部门正在推动环卫公寓建设,以缓解老城区环卫工人住房困难问题;司法部门大力实施“爱心法律援助”,解决群众的法律难题……这一项项具体工作,将爱心资源和力量投向了社会最急需的人群、最迫切的领域,温暖了城市每个角落。

7月15日,重特大罕见病救助协议签约仪式举行,3名重特大罕见病患儿得到爱心救助。

大爱无言,却始终在默默守护。7月15日上午,厦门3名重特大罕见病患儿家属与市爱心办,爱心药企赛诺菲公司、鹭燕医药公司,市儿童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等签约,获得集药物、救治和资金的综合救助。市民牵挂的戈谢病患儿小轩宝(化名)就获得了综合救助。

小轩宝在3岁时被确诊患上罕见病,治疗须终身注射一种特效药“思而赞”,费用十分高昂。去年,走投无路的小轩宝父母曾在媒体上发出求助,引起全城市民爱心大接力。今年,这一接力棒交到了新的爱心力量手中。市爱心办、市医保部门协调各爱心单位、企业,构建起“医疗保障+慈善捐赠”的重特大罕见病帮扶新渠道,创新了“患者承担一部分、药企让利一部分、社会共捐一部分”的“1+N”模式,为身患重特大罕见病,因为昂贵的治疗费而面临救治困难的患儿提供帮助。在全市爱心资源的参与下,倾情倾力开展患儿救助工作,多方对接药企、药店、医院等机构,为患儿的购药、治疗打通“绿色通道”。小轩宝等3位患儿成为首批受助者,重燃生命的希望。

在市民心中燃起崇德向善的火光

如星火燎原一般,“爱心厦门”建设投下的一颗火种,正在城市各个角落,在市民的心中燃起崇德向善的火光。

环卫工人“爱心驿站”提供免费饮水、纳凉。吴海奎 摄

7月9日,午后烈日炎炎,环卫工苏丽娜走进西浦路上的“马路天使爱心驿站”,倒了杯水一饮而尽,“真解渴,有了爱心驿站,我们喝水歇脚都方便多了。”夏天,对环卫工人来说是最辛苦的。过去,苏丽娜工间休息时就在路边找个阴凉处坐下,水喝完了,也只好意思找相熟的店家再装。如今,在厦门街头,已建成507个环卫工人爱心驿站,可满足89%一线环卫工人的工间休息需求,基本实现每一公里半径范围内覆盖1个环卫驿站,辐射范围和功能服务位居全国前列。

“爱心驿站”里有桌椅、空调、饮水机、微波炉、药箱,有的甚至还配备了沐浴间,一切都尽量还原家的便利与舒适,让环卫工人可以自在地休息。这些驿站,除了单独建设和利用清洁楼改建外,许多是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银行等利用沿街场所主动设立的。市交通运输部门已建成117个“交通一家亲爱心驿站”,8月底前280个驿站将全部挂牌使用,建成的驿站向一线养护工人、公交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等户外岗位工人共享开放,让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地方歇歇脚。真情礼遇平凡普通的城市建设者,“爱心厦门”建设为人们带来最真实的感动,最切身的感染。

“我为养路工人送瓶水”大型公益活动 厦门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当爱心意识深入人心,弱有众扶在厦门成为全社会的普遍行动。目前,厦门市有7678名党员干部和3899个党支部与困难群众爱心结对,不走过场,真正把困难群众当自家亲戚,想他们所难,急他们所急,为他们纾困解难。同时,建立动态跟踪调整机制,摸清困难户底数,设置爱心联系卡,做到全覆盖、无死角,确保精准帮扶、有效帮扶。

今年1月,市政集团下属环能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振南第一次来到帮扶对象林妍(化名)家中,他发现林妍家没有热水器,也没装抽油烟机。了解到这个家庭的窘迫情况后,他当即掏出手机下单,两天后新的电器就送到了。林妍家的卫生间也在他的建议和帮助下安装了一个扶手,避免老人滑倒,这份爱心和细心温暖了林妍一家人的心。

市公安局思明分局刑事侦查大队三级高级警长李德润与一名困难老人结对后,觉得自己有能力帮助更多人,又主动与同住东坪社区的困难群众白捷(化名)结对,提出要资助白捷读初中的大女儿直到大学毕业。第一次上门,他就为女孩送去助学款,叮嘱她学习和生活上有烦恼就说出来,打消了女孩想要辍学的念头。这让白捷万分感动:“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谢谢李警官帮助和鼓励我们。”

厦门企业爱心捐赠组合桌椅、台灯、定制挂帘等共计20套,助力高山上的孩子阅读梦。厦门同心慈善会供图

为了丰富农村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共筹资制作8000个“爱心小书包”,惠及厦门市12所学校。厦门市红十字会供图

今年以来,为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厦门市12家慈善组织、红十字会发起公开募捐,共收到社会各界捐赠资金9553.97万元、物资价值6378.43万元。为爱心事业共襄盛举,由市“爱心厦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在市慈善总会的“爱心厦门专项基金”,也累计收到党员干部、广大市民的爱心捐款1898.03万元,这笔善款将发挥政府职能之外的补充作用,为更多困难群众雪中送炭。

还有许多市民选择做志愿者来奉献爱心。全市现有73万多名注册志愿者,仅疫情期间,就有4000多支志愿服务队主动靠前服务,为辖区内医学观察人员、居家隔离人员及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众提供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代购代送生活及防护用品、测量体温、稳定情绪、心理疏导等服务,以爱心服务助力厦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当前,厦门正在白鹭洲西公园筹建“爱心公园”,广大市民积极响应征集令,为“爱心公园”的建设集思广益。有人认为,要设计一些温馨的“爱心雕塑”,与市民产生更多互动;有人建议,可以在公园内设置爱心窗口,促进弱势群体就业……共征集“爱心公园”“爱心雕塑”创意点子300多条,“爱心雕塑”意向、作品49件;参与对象既有82岁老人,也有小学生,既有来自上海、山东等地的外省人士,也有来自英国的自荐者,创意征集的过程也成为宣传“爱心厦门”的过程。经评选,确定5个“金点子”、23个“好点子”。

见证两岸爱心传递、去年底正式退役的“宏和号”采血车,也在各方建议下,即将改造成固定采血屋,续写善行义举。这辆由爱心台商林姵蓁女士捐赠,也是大陆首辆以台胞个人名义捐赠的采血车,在过去十年穿行于厦门播撒爱心,吸引7万多人次无偿献血1770万毫升,救助近4万人。这些行动凝聚着厦门人的共同心愿:让爱心不断传承弘扬,在厦门上空恒久激荡!(厦门日报记者 卫琳)

编辑:  审编:admin

网友评论